关于SKF轴承: 从100年前发明先进套自调心球轴承开始至今,SKF逐渐演变成一家知识型,现已在五大技术能力领域为客户提供少有的解决方案。这些领域包括轴承、轴承单元和密封件,当然还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润滑剂和润滑系统,在众多应用领域对轴承的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将机械学和电子学知识整合应用于系统中,从而产生更加有效地线性运动和感应体系;以及一整套的服务,从设计与物流支持,到条件监控和靠靠性系统。 SKF的业务分为三大部门:工业部、汽车部和服务部。每个业务部门都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重点放在和自身业务相关的客户及行业。 SKF建立于1907年,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技术研制和市场开发。集团投入巨大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不断取得各种发明和创造,在轴承技术领域开创新标准,向轴承市场推出新产品。尽管范围有所扩展,SKF依旧在滚动轴承的设计、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在补充型号、产品如密封件方面也是如此。SKF在直线运动产品、高精度的航天轴承、机床主轴和设备维护服务的市场上,始终保持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FAG 创新无止境 FAG品牌同样是起源于一个天才的灵感。早在1883年,在德国的施魏因福特(Schweinfurt)小城,弗里德里希• 弗舍尔(Friedrich Fischer)设计了一种专用钢球磨床,先进次使得利用研磨工艺生产出完全球体的钢球成为可能。该发明被认为是滚动轴承工业的奠基石。这也是为什么FAG长久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滚动轴承技术先驱的原因。今天,FAG已成为在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和航空航天技术中的专业品牌之一。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都有FAG的公司、分支机构和销售代理。 自2001年起,FAG成为舍弗勒集团的一部分,并在集团的航空航天、汽车和工业领域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与INA产品相结合,FAG在滚动轴承业拥有同行业较齐全的产品大纲。涵盖了生产机械、动力传输与铁路、重工业以及消费品行业中所有的应用范畴。 FAG生产外径从3毫米到4.25米的各类球轴承和滚子轴承,包括依据样本的标准产品和依据用户特殊要求的非标产品。FAG与INA共同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和完善的服务及技术支持,包括:轴承和轴承系统的检测、维护和装拆。 作为一个有前瞻性的企业,FAG在研发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代化的模拟仿真技术、测试设备和特殊材料实验室为各个生产线的持续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同时也为保持FAG强大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日本精工NSK轴承简介: NSK(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国内先进家设计生产轴承的厂商。几十年来,NSK开发出无数新型轴承,满足世界各地用户的需求,并为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NSK凭借其在精密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不断开发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元件等高、精、尖产品,在电子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发多元化经营。 目前NSK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并拥有50多家工厂,行业排名在世界范围内稳居世界前列。为了感谢中国广大用户的信赖,NSK致力于向经济持续告诉发展的中国输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确立并完善以生产为核心、技术为指导、营销信息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化事业体制,NSK将加快这一体制的本地化进程,从而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更直接、更完善的服务,为中国的产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NSK的主要产品是轴承,轴承素有“机械产业的粮食”之美称,它是所有机器的基础,是工业社会不可缺少的产品。NSK的宗旨在于运行与控制,对机器的运转摩擦现象寻根究底,以确保旋转和运行的平稳,它无时不在,时刻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并将对全球性的节能运动和资源保护作出贡献。
INA 技术的创新 数十年来,INA一直代表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代表了设计与生产方面的专业水准,同时也代表了对客户要求的极大关注。挣脱思维方式的束缚、突破传统习惯的阻碍、寻找新的途径,不论是公司创立伊始还是几十年后的今天,都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之一。 早在1946年,乔治• 舍弗勒(Georg Schaeffler)博士与其兄弟维尔海姆(Wilhelm)共同创立了舍弗勒公司,并在1949年就证明了突破思维框架的意义。彼时,他对滚针和保持架组件的研发,导致滚针轴承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一大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乔治• 舍弗勒的创新精神和对成功的渴望成为INA公司在全球35家工厂永恒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INA在全世界范围开发并生产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直线运动产品和汽车发动机部件。作为一个研制与开发方面的合作伙伴,从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开始,INA就与客户紧密合作。每天都会有针对用户的新解决方案诞生,这也意味着每年有1,000种以上新产品投放市场。INA大力投资研发部门,较近特别注重在德国、亚洲和北美的新研发中心的建设。 INA品牌广泛用于汽车工业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以及工业部门。INA在精密产品成型方面有着同行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并依此为客户提供极佳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工业领域,四个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在生产机械、动力传输与铁路、重工业和消费产品领域引导着INA和FAG两个品牌的市场推广。
TURNUP成立于1904年,服务于市场超过100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始人;TURNUP OTTO先生,员工人数:截止2011年,32家工厂、100家销售办事处、9家技术中心和14家分销中心,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1890人,并且在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加拿大设有销售分公司TURNUP公司 致力于为各种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小型终端用户到OEM客户。并且是的综合性工业和汽车产品供应商。 Turnup代表向上及卓越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凭借高精密的机床数控系统,以及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Turnup集团为实现“高效驱动,驰骋未来” 愿景做出决定性贡献。
TIMKEN 是全球领先的优质轴承、合金钢及相关部件和配件制造商。无论世界何地,只要有设备运转和动力传动,都能看到TIMKEN公司的技术与产品。TIMKEN轴承生产二百三十种类型、二万六千个不同规格的圆锥滚子轴承,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早在100多年前,TIMKEN轴承公司就在商业运作中恪守较高道德和诚信规范。TIMKEN轴承公司创始人Henry. Timken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就坚持到底……但重要的是,不要做任何让自己的名字蒙羞的事情。”如今,这一精神已成为铁姆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TIMKEN轴承拥有一支全球27,000名员工的团队、一个致力于改善他们产品性能的强大团队。帮助客户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也是其每年被全球各地的客户授予多达三百余个奖项的原因。无论是家庭用车的一个轮毂组件、过山车的轴承、轨道轴承的维修服务,还是飞机引擎轴的钢材,TIMKEN轴承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世界运转更顺畅。
成立于1918年的日本上市公司NTN株式会社,是日本三大轴承企业之一,也是世界5大综合轴承生产商之一,公司的员工12000多名,年销售额达20.5亿美元(相关销售额28.5亿美元),在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均建有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的汽车驱动系列重要的零部件——等速万向节2003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日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等速万向节制造商。 总部设在大阪市西区,在日本国内有11家制作所,25家营业所和3家研究所;在国外拥有20家独资生产厂、2家研究所和48家营业所。NTN的生产、销售、技术各个部门努力不懈的开拓与深化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又相互有机地结合起来。
IKO轴承IKO轴承----世界高端科技的先进 ,IKO东晟轴承日本东晟株式会社IKO是一家有五十多年历史,以生产滚针轴承和直线导轨见长的专业轴承制造商,在世界各地均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日本生产滚针轴承历史较悠久、品种较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产厂家。IKO是日本汤姆逊公司的注册商标,是一个以科技和技术开发为导向的工业配件制造厂商,产品以针状轴承和导轨轴承为主。 IKO轴承公司出品的产品已成为优质先进产品的代表,通过全球的营销网络实现为用户方便、快捷的服务。IKO针状轴承以其特殊的内部构造实现机械设计的小型、轻量化。导轨轴承以滚针轴承所赋予的高品质为基础,以独特的机械设备做精密加工,以较新机器来作品质评价,产品永远维持着高性能及高品质的水准。
Koyo(光洋精工株式会社)创立于1921年,是一家研发型综合功能产品制造日本公司,拥有6557名员工。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KOYO SEIKO为日本四大轴承生产集团之一,以具有世界高级之生产及管制设备,在日本拥有国分东京、奈良、引田、丰桥、高松、德岛及龟山等八个生产主力工厂,(全部通过ISO9001认证),海外横夸欧洲、亚洲、南北美洲数个生产据点和研究机构。 日本光洋精工株会社所生产数万种高精度、高品质的KOYO轴承系列产品,提供有关航太科技、电脑元件、马达、高速火车、捷运列车、产业机械、CNC车床、高精度加工机、汽、机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重要之组件,作较好之选择Koyo光洋轴承创立于1921年,在日本国内拥有8家工厂,28处销售点,在国外有9家生产厂、24处销售点。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Koyo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在日本排名第三位的世界综合轴承产品制造商,其生产的各种轴承广泛用于通用机械和其他行业和专业领域,在世界各地用户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友谊的品质赞誉。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的经营项目包括轴承、汽车转向器、汽车仪器仪表、等速万向节、油封、工作机械、工业用热处理炉及电子控制器等。近年来,该公司大幅度提高海外汽车转向器生产能力,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韩国和中国等地设有转向器生产基地,成为日本先进、世界第二大汽车转向器系统制造商。
HRB轴承分类HRB推力球轴承,HRB深沟球轴承,HRB调心滚子轴承。HRB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组成:推力球轴承由座圈、轴圈和钢球保持架组件三部分构成。与轴配合的称轴圈,与外壳配合的称座圈。推力球轴承种类:接受力情况分单向推力球轴承和双向推力球轴承。单向推力球轴承,可承受单向轴向负荷。双向推力球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负荷。双向推力球轴承,其中圈与轴配合。座圈的安装面呈球面的轴承,具有调心性能,可以减少安装误差的影响。推力球轴承不能承受径向负荷,极限转速较低。推力球轴承只适用于承受一面轴向负荷、转速较低的机件上,例如起重机吊钩、立时水泵、立时离心机、千斤顶、低速减速器等。轴承的轴圈、座圈和滚动体是分离的,可以分别装拆。HRB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进口轴承主要用于承受纯径向载荷,也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当其仅承受纯径向载荷时,接触角为零。当深沟球轴承具有较大的径向游隙时,具有角接触轴承的性能,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深沟球轴承的摩擦系数很小,极限转速也很高, 特别是在轴向载荷很大的高速运转工况下,深沟球轴承比推力球轴承更有优越性。深沟球轴承是较具代表性的滚动轴承,用途广泛。适用于高转速甚至极高转速的运行,而且非常耐用,无需经常维护。该类轴承摩擦系数小,极限转速高,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达到较高制造精度。 尺寸范围与形式变化多样,应用在精密仪表、低噪音电机、汽车、摩托车及一般机械等行业,是机械工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负荷,也可承受一定量的轴向负荷深沟球轴承可用于变速箱、仪器仪表、电机、家用电器、内燃机、交通车辆、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等选取较大的径向游隙时轴向承载能力增加,承受纯径向力时接触角为零。有轴向力作用时,接触角大于零。一般采用冲压浪形保持架,车制实体保持架,有时也采用尼龙架。深沟球轴承装在轴上后,在轴承的轴向游隙范围内,可限制轴或外壳两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因此可在双向作轴向定位。此外,该类轴承还具有一定的调心能力,当相对于外壳孔倾斜2′~10′时,仍能正常工作,但对轴承寿命有一定影响。深沟球轴承保持架多为钢板冲压浪形保持架,大型轴承多采用车制金属实体保持架。 HRB调心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可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该类轴承外圈滚道是球面形,故具有调心性能,当轴受力弯曲或倾斜而使内圈中心线与外圈中心线相对倾斜不超过1°~2.5°时,轴承仍能工作。 调心滚子轴承内孔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圆锥形内孔的锥度为1:1 2或1:30。为了加强轴承的润滑性能,在轴承外圈上加工环形油槽和三个均布的油孔。调心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重载荷与冲击载荷,广泛应用于冶金、轧机、矿山、石油、造纸、水泥、榨糖等行业。
LYC轴承的分类为:LYC深沟球轴承,LYC调心球轴承,LYC推力球轴承,LYC角接触球轴承,LYC调心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组成:推力球轴承由座圈、轴圈和钢球保持架组件三部分构成。与轴配合的称轴圈,与外壳配合的称座圈。推力球轴承种类:接受力情况分单向推力球轴承和双向推力球轴承。单向推力球轴承,可承受单向轴向负荷。双向推力球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负荷。双向推力球轴承,其中圈与轴配合。座圈的安装面呈球面的轴承,具有调心性能,可以减少安装误差的影响。推力球轴承不能承受径向负荷,极限转速较低。推力球轴承只适用于承受一面轴向负荷、转速较低的机件上,例如起重机吊钩、立时水泵、立时离心机、千斤顶、低速减速器等。轴承的轴圈、座圈和滚动体是分离的,可以分别装拆。 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高精度和高速轴承通常取15 度接触角。在轴向力作用下,接触角会增大。单列角接触球轴承:机床主轴、高频马达、燃汽轮机、离心分离机、小型汽车前轮、差速器小齿轮轴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油泵、罗茨鼓风机、空气压缩机、各类变速器、燃料喷射泵、印刷机械。
ZWZ轴承属于滚动轴承的一种,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精密轴承[1]对尺寸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套圈淬火(尤其是分级淬火)后内部组织仍保留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它是不稳定的组织,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轴承精度,为此采用冷处理工艺,他能减少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稍微提高零件的硬度。但也要注意奥氏体量不要太少,否则不利于轴承寿命的提高。滚动轴承冷处理工艺(1)淬火后在室温停留:淬火后,要使套圈内外均匀冷至室温后进行处理。否则易开裂,冷至室温后马上冷处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否则会终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 (2)冷处理温度:冷处理的温度主要是根据钢的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另外还要考虑冷处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工艺性的因素。 (3)冷处理保温:虽然大量马氏体的转变是在冷到一定温度时顷刻完成,但为使一批套圈表面与心部都均匀达到冷处理温度,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一般在一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4)ZWZ滚动轴承冷处理后的回火:套圈冷处理后放在空气中,其温度缓慢升到室温后及回火。温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开裂,回火及时,否则套圈内部较大的残余应力会导致套圈开裂,一般不超过两小时。 冷处理的质量检验 通常,冷处理后轴承套圈的主要缺陷是裂纹,可用磁力探伤方法检验。 滚动轴承冷处理缺陷分析 产生原因:套圈淬火后未冷到室温就进行冷处理,或冷处理后,温度回升到室温未及时进行回火处理。 防止方法:冷处理前套圈必须达到室温;冷处理后2小时进行回火。
Copyright 2023 © 新疆拓纳普轴承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新ICP备17002919号